联系电话

君慧坤人

网站热门关键字

君慧坤人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君慧坤人

远山在呼唤

12-27 20:38    作者:文浩  15891392648  点击数:

 

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,但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。收获就在持之以恒中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 

 

      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技术专家徐世魁急于要出远门呢?那是因为远山在呼唤

      扛 着天麻种,背上行李,搭上面包车, 几经辗转,终于乘上了西行的列车。列车在微风中行驶,打开车窗,扑面吹来那泥土的气息、花的清香,窗外的景色随着列车 的行驶,像一幅幅自然描绘的布景,在眼前连绵不断地伸延铺开。近处的田野草地,点点繁花似景,涓涓流水如缎;远处的群山,像是在云雾中层层迭起,巍峨耸 立。置身于这样一种情景,徐世魁的心绪放松愉快,胸怀开阔如海。但是他并没有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景色之中,他的思绪一直在考虑几个远山的种植朋友,特邀他 去指导种植天麻。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此时此刻,他心中的,就是他指导的种植户。

 之 前,他虽然教给了他们的种植技术,但他们还是担心怕失误,还是要求他到现场去指导。这几个种植户分别在商洛市柞水县、镇安县以及西安市临潼区等,分别在几 个不同的的地方,而此时的他却在安康市白河县指导种植。不仅如此,现在正是天麻收获季节,他的示范基地既要收获,又要种植,处于大忙季节。如继续外出,他 自己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失。是去,还是不去,在两难的情况下,他坚定:吃亏是福。所以他很快做出决定:一定得去。这是因为:种植户的利益,高于一切!

 在 徐世魁指导种植的农户中,这是一个特殊的种植户,他叫刘召来,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四学生。家住商洛市柞水县杏坪镇杏坪村一组,父母都外出打工。此时他从 学校请假回家,向徐世魁请教种植天麻。他与徐世魁在高中曾经是同学,特别看重徐世魁的人品。因徐世魁在大学前他一届毕业,而且还创办了农业科技公司,其中 有一项产业就是种植天麻。他认定徐世魁是干正事的,而且走的是一条成功之路,就决定拜徐世魁为师,学习种植天麻。种植天麻是高投入、高回报的产业,他现在 还是一个学生,前期的投入从何而来?当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干一件事的时候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他通过三条途径筹集了投入资金:一是父母资助一部分,二是节省在 大学期间的生活费,三是勤工俭学。

在种植天麻的过程中,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,那就是将事先砍好、锯成的杂木材,用蜜环菌进行培材。早在今年7月暑假期间,他就将徐世魁请到家里,教他培材,徐世魁还特地为他专门携带了300多 瓶蜜环菌。两个年轻人干劲十足,冒着酷暑将木材和蜜环菌背上山,开始培材。炎热的盛夏,大汗淋漓,他们两人眼镜上沾满了从额头上流下来的汗水,各自眼镜随 大汗滑脱,眼前一片茫然。此时毛巾是解除眼前尴尬的唯一办法,眼镜被汗水弄模糊了用毛巾擦干,擦干不久又模糊了,再擦干;就这样一直反复的与酷暑抗争。在 他们干得最起劲的时候,突然一阵大风,天空布满了乌云,接着下起了暴雨,他们只好下山避雨。老天爷也太不够意思了,雨一连下了好几天,培材工作不能继续进 行了,看他们俩实在是憋得心慌,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从家里拿来一壶酒,让他们喝酒解闷。这真是雪中送炭,他们越喝越有劲,甚至划拳畅饮。说起来也怪,酒醉过 后,天气竟然放晴,他们接着进行培材,直到结束为止。

 几个月后,木材已经培好,并长出了标准的菌丝,徐世魁再次被邀到他家开始种植天麻。正当刘召来最上进的时候,一些风凉话不时地入耳,其中他的一个朋友说:“徐世魁种天麻,你到他的种植现场看过吗,你就这么相信能成功吗?这件事千万不能盲目。刘召来回答说:徐世魁经过多次实验,种天麻是成功的。我虽然没到他的种植基地去看过,但他处事一向谨慎,专为别人着想。用人不疑人,疑人不用人,跟着他干,我坚信不移。刘召来力排众议,坚信自己的主张。在种植现场,徐世魁为他做起了示范,详细告诉了其种植经验,并对他说:我不仅要教你种植成功,还要让你带动周围的农户种植成功,只有这样,大家才能共同致富

 此时,临潼区一个客户电话求助,徐世魁告别老同学,应邀前往。临潼区电话求助的是代王镇的刘师傅,刘师傅是陕西省最早开大货车的人,现在他弃车从农,承包了100多亩荒山,种植了多种果树和原生态小麦,余下的部分田,用来种植天麻。徐世魁到他的现场查看后,建议他用沙土改良土壤,砍好备用的杂木材,然后进行实地操作。刘师傅听了徐世魁的讲解后,非常感动地说:看来我这山上遍地是黄金,有专家上门指导,不愁抱不到金娃娃。

 徐 世魁这次出门指导,还去了商洛市镇安县马莉家,马莉是他中学的老师,老师还邀请他到自己的娘家去指导种植。等他回到公司时,因这期间遇到了雨雪天,他全身 挂满了泥巴,鞋子也湿透了,感冒再次发作,已是精疲力尽了。但他还是乐观地说:种植户信得过我,人家有求,我就必有应嘛!

     短评:远山在呼唤,仿佛在不经意间。每次地呼唤,都有不同的声音,来自不同的的地方,像朋友的细语,使他忘掉尘世间的喧嚣;像智者的告诫,使他悟解人生道理。于是,为了这远山的呼唤,他常常打点行装,应声而去。(请看下集:老板春节进寺庙,拜天拜地拜上帝。)

 


在线留言
    网站留言